,

思與言 第五十卷 第三期


研究論文


1.學術後勤與教育前線之間:大學系務秘書的橋接勞動
陳怡孜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碩士
王志弘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副教授

2.臺灣國小兒童的麥當勞消費:一個以焦點團體為中心的社會文化研究
王俐容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教授
賴守誠國立臺灣大學生物產業傳播暨發展助理教授
馮敏惠桃園縣立東門國小教師

3.觀光凝視作為文化治理:「兩蔣」、「陸客」與觀光的(去)政治化
胡俊佳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博士生

4.國族主義中的文化再製與性別:論德國少數民族索勃人之性別化民族計畫
蔡芬芳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助理教授

研究紀要
1.論世代正義
黃忠正國立清華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助理教授

書評
1. 民國學術從移植到國際化的歷程:讀王汎森等著《中華民國發展史.學術發展》
區志堅香港樹仁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




研究論文

學術後勤與教育前線之間:大學系務秘書的橋接勞動

陳怡孜  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碩士
王志弘  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副教授

本文以某私立技術學院為例,分析系務秘書的勞動處境和因應之道。本研究既與企業秘書在科層制度和性別刻板印象下的勞動處境對照,也關注高等教育市場化和績效化趨勢下,秘書夾在學術後勤工作和照管學生的教育前線之間,如何發揮應付多重領域工作的橋接勞動。研究發現,秘書承擔繁雜事務,但也位處組織運作的核心。在操持行政事務、科層程序和情感勞動中,秘書面對不同的社會關係,形成特殊的應對策略和心態。秘書在地下主任、管家婆、系辦天使等形象之間轉換,操弄和維護著邊界,藉以自我保護和協調工作,也產生情感的馴化和抵抗。再者,秘書不見得是勞雇關係中的弱勢,資深秘書倚仗多年經驗,可能牽動權力關係,迴避工作壓力。然而,系務秘書多半從事個人化的抵抗,以及團體的情緒宣洩,尚未組織成為有協商勞動條件能力的團體。

關鍵詞:秘書、橋接勞動、情感勞動、高等教育、劃界



臺灣國小兒童的麥當勞消費:一個以焦點團體為中心的社會文化研究

王俐容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教授
賴守誠  國立臺灣大學生物產業傳播暨發展助理教授
馮敏惠  桃園縣立東門國小教師

兒童消費逐漸成為一個重要議題:經由當代蓬勃發展的大眾媒體的各種置入性行銷與廣告的洗禮,兒童難以避免的在整個物質社會中,不斷受到來自於商業廣告的「教化」,教導他們如何消費。本文以麥當勞的消費為切入點,探索臺灣國小兒童消費的經驗與問題,特別以桃園市的國小做為研究對象,以解釋臺北大都會區之外,已經脫離農村生活,逐漸工業化與商業化的小型都市裡,國小兒童(四年級與六年級學生)速食消費的狀態;並特別側重於消費的學習與社會再生產;以及親子關係與家庭教養的問題。
本研究發現,家庭的經濟、社會與文化條件的差異都會影響孩童消費麥當勞的經驗。就輕齡孩童而言,在消費麥當勞的外食抉擇上,身負教養照顧職責的父母親仍為主變數。對大齡的兒童來說,廣告媒體有較大的影響力,以當前臺灣的孩童成長的環境而言,生活的社會化與媒體消費者的社會化有極大的部分是彼此相互重疊的。兒童的消費也回應Bourdieu的理論,是將消費的符號、象徵和價值與社會身分團體的概念相結合,不僅表達了經濟的差異,同時更是一組社會與文化的實踐,建立了社會團體間的差異。

關鍵詞:兒童、消費、麥當勞、速食研究、飲食社會學



觀光凝視作為文化治理:「兩蔣」、「陸客」與觀光的(去)政治化

胡俊佳
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博士生

本文探討臺灣政府及媒體的觀光政策論述所建構的「兩蔣」和「陸客」,其所體現的「陸客」觀光凝視,如何(去)政治化的再現大陸觀光客和臺灣地方景點的象徵意義,並為兩岸的跨境觀光流動進行文化治理。「陸客」凝視的論述強調觀光客和觀光地景的出現所帶來的經濟利多,藉此為觀光牽涉的兩岸關係和跨界活動和提供「去政治化」的經濟想像,從中隱藏兩者背後引申的政治想像,也作為規劃兩蔣文化園區和吸引大陸觀光客到訪的合法性依據。
當以經濟想像去政治化的再現「兩蔣」和「陸客」時,其中潛藏著許多再政治化的可能。當中,「兩蔣」代表的蔣氏政權能以觀光消費再鞏固其「領袖」、「偉人」政治想像,而「陸客」身分則陷入兩岸之間經濟發展和政治爭議的張力。在兩岸經貿互動日漸頻繁之際,本文嘗試釐清觀光論述下的經濟想像和資本流動涉及的政治再現,以及由此引申兩岸之間的政治爭議,從中突顯兩岸關係中的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等層次對兩岸關係和人民互動的重要性。

關鍵詞:觀光凝視、臺灣、陸客、兩蔣、文化治理



國族主義中的文化再製與性別:論德國少數民族索勃人之性別化民族計畫

蔡芬芳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助理教授

本文以性別、國族與國族主義之交織關係作為理論架構,梳理德國少數族群索勃人民族計畫中所涉及的性別面向。從索勃菁英所創造出「索勃母親」概念並賦予女性護衛與傳遞語言與傳統的責任,可以看到索勃女性被放置與涉入該計畫的過程。索勃女性在索勃論述中被型塑為索勃文化、語言、傳統與族群性的承載者,藉由傳承索勃語言與傳統,以及穿著傳統服裝以抵禦德意志化的壓力,鮮明地標示出「索勃性」(Sorbian-ness),以此突顯與德意志民族之間的界線並維護索勃民族存續與認同。
然而,從以索勃女性生活經驗為基礎的實證資料發現,原被視為文化的「自然存在」內容的傳統,已不再理所當然地被視為過去的延續,而是社會實踐的展現。傳統因此不再是靜止不動的族群文化屬性與本質,而是在重新創造與重新詮釋的過程之中被建構而生,並為動態的且持續變化的。身為索勃傳統服裝穿著者的女性也因而不再全然是索勃文化的代表,而是具有能動性的行為主體,她們的衣著實踐可說是社會互動與生活經驗交織的呈現。因此索勃傳統服裝的意義,從原為僅僅蘊含單一的族群認同層面的象徵,擴及至可能包含性別、族群、文化、社會等多重認同。

關鍵詞:索勃人、國族主義、文化再製、性別、傳統服裝



研究紀要

論世代正義

黃忠正
國立清華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助理教授

世代間的利與不利,要如何分配,始為正義?在當代,「世代正義」已經成為最熱門的焦點之一。本文研究世代正義,而試圖回答三個問題:一、何為「世代正義」?二、為何「世代正義」?三、如何「世代正義」?首先,「什麼是世代正義?」亦即世代正義的概念澄清;其次,「為什麼世代正義?」亦即世代正義的倫理基礎;再其次,「如何世代正義?」如何在制度上保障世代正義?亦即世代正義的制度保障。
就第一個問題,本文作者以為:「世代」為在某一特定之時間內曾生存、現生存或將生存之特定年紀的一群人,而「世代正義」就是在追問世代間的利與不利要如何分配始為正義。就第二個問題,本文作者以為:「正義」的核心是平等,而「世代正義」的核心就是世代間生存機會的平等。就第三個問題,先就憲法的是否保障世代正義而言,作者以為:我國憲法無明文,憲法原則中導不出規定,修憲不可能;再就憲法以外如何保障世代正義而言,作者建議:在立法院的委員會中設立未來世代委員會是臺灣目前比較可行的方法。

關鍵詞:世代、正義、世代正義、社會正義、應用倫理學



書評

民國學術從移植到國際化的歷程:讀王汎森等著《中華民國發展史.學術發展》

區志堅
香港樹仁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

近代學術主要呈現向學術院及專業化的發展方向,學科專業知識的培養,有賴高等院校設計有系統學科及課程、專業學會的承認,及學者在學術刊物上發表研究成果,新術得以推陳出新,而二○一二年剛好是中華民國建國一百年,臺灣政治大學為使民眾「認識中華民國創立與發展經過,與世人同享中華民國的卓越成就之宗旨,特邀集大型工作團隊」,執行《中華民國發展史》撰寫工作,整套叢書按「學術發展」、「政治與法制」、「社會發展」、「文學與藝術」、「教育與文化」六大範疇,分冊分章詳述一九一二至二○一二年,民國建元至今,政治、經濟、社會、學術、文化等各方面的發展,其中「學術發展」冊由王汎森教授主編,分為上下兩冊。而昔日研究及探討民國學術發展的論著,多談及單一項專科的發展,這些研究成果也多屬於人文及社會科學發展史的範疇,未如此冊,由多位專家學者合力撰寫一套包舉民國百年文理、法醫、社會及圖書館學等專業學科的論集,讀者閱讀此套書可以宏觀及微觀暸解民國百年各學科的發展歷程,各位作者也成功標舉學術隆興為民族文化的重要依據,尤以近年中國大陸興起研究臺灣學術風尚,大陸學者可以多閱讀此書,加深及全面暸解臺灣學術界自成體系發展的特色。

關鍵詞:民國學術史、中華民國發展史、學術移植、學術國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