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與言 第五十卷 第四期


「人權研究」專號

「人權研究」專號導言
魏千峯德誠聯合法律事務所律師、東吳大學法律系兼任副教授、《思與言》發行人

專號論文
1.兩公約實施兩週年的檢討:以司法實踐為核心
張文貞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院副教授

2.香港人權發展之現況及其隱憂
莊耀洸律師、香港教育學院教育政策與領導學系專任導師、香港人權監察副主席
郭曉忠香港人權監察高級項目及教育幹事

3.從中共的施政綱領觀察其人權立場
鄭宇碩香港城市大學政治學講座教授、當代中國研究計畫統籌人

一般論文
1.朱子「中和四札」年代研究
黃鴻文國立臺中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講師

研究紀要
1.情感與社會批判:人類社會行動的情感解釋
張雅貞國家衛生研究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醫療保健研究組研究助理
              英國Lancaster University社會學碩士




專號論文

兩公約實施兩週年的檢討:以司法實踐為核心

張文貞 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院副教授

二○○九年三月底,我國立法院正式批准《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及《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公約》,兩公約施行法於同年底正式生效。學界及人權團體開始大力推廣、鼓吹兩公約於內國的實際運用,總統府人權諮詢委員會於二○一一年著手撰寫國家人權報告,於隔年正式公布。雖然兩公約的實施已有不少成果,但其實際成效究竟為何,還是必須從兩公約賦予國家之義務出發,來作為判斷及檢討的基礎。兩公約第二條規定締約國之國家義務,包括國家須尊重人權、建立人權保障機制、避免人權受侵害、提供基礎服務及設施、以及提倡人權教育。而國家之司法部門,更應該積極地將這些義務於內國法中加以體現。
本文在深入從立法、行政、司法等層面探討兩公約施行成效,發現許多亟待改善之處。不但還有數十件法案待修正以符合兩公約,為數眾多的行政政策也尚未能依照兩公約作修正檢討。至於司法實踐上,我國各級法院僅於極少數的判決中引用兩公約。值得肯定的是,部分刑事判決明確肯認於解釋內國法時,須將兩公約人權的保障意旨納入考量,尤其在生命權的保障上,最為明顯。整體言之,兩公約於我國之實踐,仍待政府與民間共同投注更多之心力,以充分實現人權立國之旨。

關鍵詞:兩公約、人權、國家義務、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



香港人權發展之現況及其隱憂

莊耀洸  律師、香港教育學院教育政策與領導學系專任導師、香港人權監察副主席
郭曉忠  香港人權監察高級項目及教育幹事

香港作為已發展地區,人權狀況卻未達至國際社會的基本水平。香港回歸中國後的人權發展,與下列因素有密不可分的關係:香港作為中國的一部分、「一國兩制」的實施及香港政府與商界及公民社會的互動。
本論文建基於聯合國各核心公約監察機構就香港部分的審議結論,從三方面剖析香港人權的發展與隱憂:(1) 香港與中央政府在「一國兩制」下的互動,中央政府逐步加強干預香港,削弱香港市民應享有的公民和政治權利;(2) 港府欠缺誠意推動人權,香港的人權保障機制不足及平等機會法例欠缺實效;(3) 加上港府信奉市場主導的經濟政策,商界盡享政治經濟特權,造成社會不公,加劇貧富懸殊。
本論文指出在現時香港的政治經濟結構下,香港缺乏真正的民主制度,市民未能以普選形式選出行政長官及全體立法會議員,是香港人權發展難有長足發展的關鍵原因。

關鍵詞:人權、《基本法》、一國兩制、民主、法治



從中共的施政綱領觀察其人權立場

鄭宇碩  香港城市大學政治學講座教授、當代中國研究計畫統籌人

本文主旨在探討胡錦濤、溫家寶的施政綱領,從而瞭解其對人權的基本立場。胡、溫執政十年,經濟發展方面頗多建樹,但領導階層無意放棄中共對權力的壟斷。胡、溫的方程式是經濟成長,再加覆蓋全民的社會保障網,以及沒有民主的良治。中國領導階層瞭解急速經濟發展對社會穩定會造成極大衝擊,社會一旦經濟起飛,人民會有種種新的訴求,當這些訴求難以滿足,就會產生不滿,影響社會穩定性。一方面是既得利益的阻撓,但領導階層同樣不願意一黨專政受到輿論和人大系統的有力制衡,結果是胡、溫主政初期,媒體和各級人大尚有多少進步,但自北京奧運迄今,整個政治生態是收緊了,而不是趨於寬鬆。在收緊的政治環境下,異見分子和維權運動受到更大的壓力。中國領導階層顯然是希望形成一種嚇阻作用。從劉曉波的得獎,到艾未未、陳光誠等事件,均可以看到中國領導階層願意付出國際形象受損的代價,以維持這種恐嚇力量。一方面花費鉅資開拓中國的軟實力,另一方面願意接受國際形象受損,這自然是基於優先次序的考慮,畢竟打擊對一黨專政的威脅最為重要。

關鍵詞:人權立場、施政綱領、中共對權力的壟斷、經濟發展、維穩



一般論文

朱子「中和四札」年代研究

黃鴻文  國立臺中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講師

歷來討論朱子「中和四札」寫作年代的文獻龐雜,線索多頭,束景南的《朱子大傳》算是較新的研究成果,但他主要的論據,仍沿著王懋竑的《年譜》而來,即是以〈答何叔京〉四札來確定「中和四札」的年代,陳來的《朱子哲學研究》也是如此。他們都依據〈答何叔京〉第三札裡的「天性人心,未發已發,渾然一致」,要來牽合「中和四札」的思想,卻不察這三句話其實是可視為儒者在心性論上所追求的共通境界,並無涉於工夫理論之異同,再加上他們忽略了〈答何叔京〉四札中尚有不少懷念故師李延平的文字,而這樣的情緒是與「中和四札」不類的,所以〈答何叔京〉四札之在丙戌,恰可做為「中和四札」不在丙戌之反證。既然證明「中和四札」不在丙戌,則可順錢穆之說而置於戊子。至於其它的種種佐證,或是由說話的語氣來分析,或是由常情常理來推論,亦都可隨之重新詮釋,藉此扼要地還原「中和四札」的時空背景。

關鍵詞:朱子、中和四札、南軒、何叔京、束景南



研究紀要

情感與社會批判:人類社會行動的情感解釋

張雅貞  國家衛生研究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醫療保健研究組研究助理、英國Lancaster University社會學碩士

當人們進行社會批判時,情感的角色應該要被妥適強調。藉由回顧理性與情感的二元對立傳統,以及爬梳思考理性與情感關係的三種取向:包含傳統取向、批判取向及基進取向,本文重視情感的智能,即情感:有所意欲指涉的對象、能反映出一個人的信念、與價值有關、關注每一個人的繁盛發展。於此同時,論及道德哲學裡的規範性思維等觀念;隨後將情感,特別是在本文脈絡下的道德性情感,與人類的社會行動相關連起來。以政治性憤怒與社會運動、悲憫與利他行為為例,說明情感促動人們去進行社會批判、情感幫助人們去改變世界,以契合施為者的理念。最後,將論述延伸至道德想像與照顧的倫理,鼓勵人們於社會世界裡,發揮道德想像的能量去關懷即便是發生在遠方的苦難,並且以照顧的形式引領人類於日常生活中實踐情感。

關鍵詞:二元論、規範性、動機、悲憫、道德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