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徵稿啟事】思與言「情志批評法與中國文學研究專號」


顏崑陽先生在1992年發表的論文〈文心雕龍「知音」觀念析論」(收入呂正惠、蔡英俊主編的《中國文學批評》第一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2〕)中,曾將中國傳統文學批評的趨向概括為「情志批評」與「文體批評」兩種主要的型態。在他看來,所謂情志批評就是以箋釋作品中所寓含的情志為主的文學研究方式,「文體批評」則多以評述一代、一家、一類,乃至一篇作品之「體」的方式呈現,而有所謂辨體學的產生。顏先生在其他的著作,如《李商隱詩箋釋方法論》(1991)、〈漢代「楚辭學」在中國文學批評史上的意義〉(1994)、〈漢代「賦學」在中國文學批評史上的意義〉(1996)、〈論詩歌文化中的「託喻」觀念〉(1996)等,也都有針對情志批評加以推闡。

雖然顏先生所提出的情志批評法的看法,逐漸受到臺灣學者的接受與重視,「情志批評」這個術語和概念也運用日廣。但不可諱言的,做為一套完整的學術論述,且廣為學界承認與認同,仍需學界同道同行加以不斷的論證與辨析,才可能成為學術界所普遍接受的共識。情志批評法無疑是有極為豐厚的學術內涵與底蘊,有待深入發掘探索的議題仍然很多。有鑑於此,希望藉由本專號的規劃,群策群力,徵集國內外對此論題有興趣的相關領域學者之論文,繼續展開深入嚴肅的探索,以期使情志批評這個論題,可以得到更多的關注與闡述。相關討論議題建議如下:
1.情志批評法的定義與內涵
2.做為中國文學批評方法論的情志批評法
3.情志批評法在中國文學研究中的實踐
4.情志批評法與一般人文學術之研究
5.當代學術視野下的情志批評法:省思與展望

《思與言》為一學術性刊物,已獲科技部收錄為「臺灣人文學引文索引核心期刊」(THCICore)。歡迎關心中國文學研究的學界同道,就上述議題進行深入探究,藉此展開新的理論思索與對話的可能性。本專號之截稿時間為2015331,來稿請依循本刊撰稿體例,收稿後本刊將依循程序進行匿名審查。詳情請參閱《思與言》部落格(http://taw1963.blogspot.tw/),來稿請寄至tandwjournal@gmail.com


new【徵稿啟事】「臺灣民主專號」(本專號來稿請於2015年2月28日前擲交)
一般非專號文章仍歡迎持續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