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7月 2016

,

【徵稿啟事】思與言「歷史意識與歷史教育專號」(2017.03.01截止)




 因為高中課綱微調所引發的爭議,近兩年來,歷史教育獲得臺灣社會前所未有的關注。欣見社會開始認真討論歷史教育議題的同時,我們卻也發現,迄今的公眾討論仍 留下不少值得進一步探究、反省與辯論的地方。特別是,由於新聞媒體向來偏好追逐有助於提高收視率的衝突與爭議事件,以致於對當前的臺灣來說,我們究竟需要 怎樣的歷史教育的深度討論,難獲大眾媒體青睞,相應也少有進入公民視野中的機會。而散落各處的有益反省,也因缺乏彙整的平臺,而難有互相激盪及進一步系統 化的機會。


,

思與言 第五十三卷 第四期



「情志批評與中國文學研究」專號

「情志批評與中國文學研究」專號導言
車行健/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

特約論著
1. 生命存在的通感與政教意識型態的寄託:中國古代文學「情志批評」的「反身性詮釋效用」
顏崑陽/淡江大學中國文學學系教授

專號論文
2. 從情志批評到原志詮釋學
車行健/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

3. 「情志批評」商榷
賴欣陽/國立臺北大學中國文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4. 明代復古派詩學中的「文」、「情」辯證議題
陳英傑/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助理教授

5. 試析姚文燮《昌谷集註》之情志批評取向
陳沛淇/靜宜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助理教授

一般論文
6. 中國當代詩史的發聲焦慮和書寫策略
陳大為/國立臺北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


 ☆ 思與言 FB 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taw1963  

,

思與言 第五十三卷 第三期




「宗教研究」專號

「宗教研究」專號導言
林本炫/國立聯合大學文化觀光產業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專號論文
1. 臺灣通靈現象的發展脈絡:當代臺灣本土靈性運動試探
林美容/慈濟大學宗教與人文研究所教授
李峰銘/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博士

2. 進—出宗教之間:臺灣新時代靈性實踐的分析
陳家倫/弘光科技大學通識學院副教授

3. 從宗教團體自治檢討「辦理寺廟登記須知」的問題
許育典/國立成功大學法律學系特聘教授兼社會科學院院長
蔡汶含/國立成功大學法律學系碩士

一般論文
4. 晚近臺灣民粹主義的發展:「人民」與「他者」想像的形成
黃昱珽/東海大學社會學系博士後研究員
蔡瑞明/東海大學社會學系特聘教授兼副校長

5. 論史學史研究中的常識與想像:以《通鑑》編纂史料兩條解讀為例
宋家復/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

研究紀要
6. 情感、田野技法、存在與人類學知識
鄭瑋寧/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助研究員


 ☆ 思與言 FB 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taw1963